当前位置: 首页信息

古曲网

信息详情

古琴、包括古筝、琵琶、民族音乐网民乐网提供民族音乐试听,笛子、葫芦丝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。二胡、广东音乐等民族音乐民乐,民乐在线欣赏以及民族音乐下载,佛教音乐。

二胡,古琴,古筝,中国民族音乐网。笛子。

第二篇:独奏音乐/*民乐

*章 笛、笙音乐
*节 笛子的形制
笛,以竹制管身,管身上开有吹孔、膜孔、两个(或四个)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。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,吹孔左端堵以笛塞,横吹。
第二节 北方梆笛音乐
梆笛有冯子存演奏的《五梆子》 《喜相逢》《放风筝》《挂红灯》 《黄莺亮翅》;刘管乐演奏的《卖菜》 《荫中鸟》《冀南小开门》《和平鸽》《顶嘴》。
第三节 南方曲笛音乐
曲笛代表曲有:陆春龄演奏的《小放牛》《鹧鸪飞》《欢乐歌》《中花六板》;赵松庭演奏的《三五七》《早晨》以及江先谓演奏的《姑苏行》。

一、 笙概述
(一)历史沿革
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.早在殷代(公元前1401年——前1122年)的甲骨文中就有和(即小笙)的名称。古代《尚

书·益稷》中已提到了“笙镛以间”,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中也记载有“吹笙鼓簧”。以后,《仪礼》《周礼》《礼记》等历史文献中,都多处记载了笙这件乐器。最早的实物,见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,距今已有二干四百多年的历史了。历史上一般把二十二簧、二十三簧、二十六簧型制的乐器叫竽;把十九簧、十七簧、十三簧型制的乐器叫笙。

(二)乐器简介
笙的形制:笙主要由笙簧、笙笛、笙斗三部分组成。笙簧古代用竹制,后改用响铜;笙笛为长短不一的竹管(多以紫竹制作),于近上端处开有长形音窗(即出音孔),近下端处开有圆形音孔,下端嵌接木质笙脚以装簧片,并插入笙斗内;笙斗用匏、木或铜制成,圆形平顶,顶上开有插苗孔,笙斗旁连有吹口。

第二章 二胡、板胡音乐
*节 二胡概述
二胡、京胡、京二胡、软弓京胡、根卡、粤胡、四胡、坠琴、中胡、大胡等;板面类的如板胡、椰胡、二弦。典型音乐:《十番鼓》《十番锣鼓》,阿炳的二胡作品《二泉映月》《听松》《寒春风曲》。
第二节 当代二胡艺术
《河南小曲》 (刘明源曲)、《梆子风》 (项祖英编曲)、《江河水》(黄海怀移植)、《秦腔主题随想曲》 (鲁日融编曲)等。根据声乐作品移植改编的作品有《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》(闵惠芬改编)、《子弟兵和老百姓》 (晨耕、唐诃编曲)、《北京有个金太阳》(蒋才如编曲)等。在二胡作品创作方面,五十年代有《流波曲》(孙文明曲)、《拉骆驼》(曾寻曲)、《山村变了样》(曾加庆曲)、《赶集》(曾加庆曲)、《湘江乐》(时乐濛曲)、《在草原上》(朴东升曲)等;六十年代初期有《豫北叙事曲》(刘文金曲)、 《三门峡畅想曲》(刘文金曲)、《赛马》(黄海怀曲、沈和群改编)等;七十年代,亦出现有《喜送公粮》(顾武样、孟津津曲)、《忆亲人》(蒋才如曲)、《奔驰在千里草原》(王国潼、李秀琪曲)、《山乡邮递员》(程辉庭曲)

、《战马奔腾》(陈跃星曲)、《草原新牧民》(刘长福曲)。
第三节 板胡音乐
一、 板胡概述
板胡在民间有多种名称,如:秦胡、胡呼、梆子胡、瓢、大弦。
二、板胡独奏艺术的发展
刘明源演奏的《东北小曲》(东北民歌、彭修文编曲)、《大起板》(何彬移植改编)、《山东小曲》(原野、化均编曲)、《秦腔牌子曲》(郭福团编曲)、《马车在田野上奔驰》(葛炎曲,刘明源、徐连增改编);张长城演奏的《红军哥哥回来了》(张长城、原野编曲)、《秧歌》(张长城编曲)、《秀英》(蒙古民歌,张长城改编)、以及谷达儒同志演奏的《灯节》(白洁、戚仁发曲)、《庆丰收》(谷达儒曲)、阎绍一同志演奏的《花梆子》;(阎绍一编曲)、周其昌演奏的《春城节日》(周其昌、丁永盛曲)等等。

第三章 筝音乐
*节 筝概述
历史沿革:筝是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,各地区的传统筝曲全国有代表性的筝曲主要分布于河南、山东、江浙、闽南广东梅州与潮汕等地。
一、山东筝曲
山东筝曲主
要流传于山东荷泽地区的郓城、鄄城一带。山东筝曲分“大板曲”和“小板曲”两种,“大板曲”主要由山东琴曲构成,代表曲目有《高山流水》《汉宫秋月》《四段锦》(包括《清风弄竹》《山鸣谷应》《小溪流水》《普天同庆》四段)、《昭君怨》(又名《美女思乡》)、《鸿雁捎书》《鹦啭黄鹂》等;“小板曲”主要由山东琴书唱腔曲牌形成,代表曲目有《凤翔歌》《大八板》《降香牌》等。如高自成演奏的《高山流水》全曲由《琴韵》《风摆翠竹》《夜静銮铃》《书韵》四曲组成。
二、河南筝曲
代表曲目有《天下大同》(又名《河南八板》)、《闹元宵》《新开板》《高山流水》《打雁》《闺怨》《昭君和番》《落院》《上楼》。
三、武林筝曲
武林筝流行于江浙地区代表曲目有《云庆》《四合如意》《高山流水》《将军令》《月儿高》《海青拿鹤(鹅)》《三十三板》等。
四、客家筝曲
客家音乐是广东客家语系地区流传的民间器乐曲代表曲目有《出水莲》《平山乐》《崖山哀》《蕉窗夜雨》《挑帘》《翡翠登潭》《散楚词》《玉连环》《千里缘》(原称《有缘千里》、《将军令》。
五、潮州筝曲
潮州音乐是广东潮州语系地区流传民间器乐曲。代表曲目有《寒鸦戏水》《黄鹂词》《昭君怨》《柳青娘》《平沙落雁》《凤求凰》《锦上添花》《深闺怨》《小桃红》《月儿高》等。

第四章 琵琶音乐
*节 概述
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。“琵”和“琶”原是古代弹拨乐器两种演奏手法的名称,秦汉至唐代这一时期,琵琶二字成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混称。唐代以后,琵琶才作为一件独立乐器的专用名词而沿用到今天。
第二节 重要曲谱及流派
(一) 代琵琶曲谱
该琵琶谱曲目有《品弄》《又慢曲子西江月》《长沙女引》《撒金砂》《水皷子》《又慢曲子》《倾林乐》《伊州》《又慢曲子伊州》《急曲子》《急胡相问》《慢曲子心事子》等二十五首。

国朝燕京王君锡派(北方直隶派)所传琵琶曲目:
西板十二曲:
文板:《正板》《素串》《懒梳妆》《凤求凰》《平沙落雁》;
武板:《葡萄轮》《下云罗》《紧中慢》《上番》《中番》《石音》《野马跳涧》;
大曲:《十面》十三段;
杂曲:《普庵咒》十六段(锡山杨廷果曲)。
西板正调四十九曲:
文板:《思春》《昭君怨》《傍妆台》《美女穿梭》《水龙吟》《金鼇哭龙》《似弹非弹》《琐南枝》《斑鸠过河》《秋江》(一名《秋江晚渡》)《诉怨》《玉连环》《雨打芭蕉》《三跳涧》《泣颜回》《懒画眉》《扣连环》《百鸟朝王》;
武板:《艳阳天》《范阳洲》《革蹬点》《巧梳妆》《轮京》《老京》《挽不断》《四字》《步步高》《锦缠道》《绊马索》《千胜》;
隋手八板:《春光好》《凤衔珠》《翠云涛》《驻春妆》《泛仙槎》;
杂板:《花胜》《侧垂莲》《三通鼓》《双飞燕》《渔歌唱晚》《雁阵惊寒》《花雨缤纷》《蜂蝶争春》《猿啼鹤唳》《小月儿高》《仙人过桥》《蝶恋花》《凤凰吟》《清平调》。
(二)上海浦东派
代表人物鞠土林、陈子敬、沈浩初等。乐谱有《鞠士林琵琶谱》(乾隆、嘉庆年间传谱,林右城编辑)内有曲目:《平沙落雁》《六板》《老八板》《慢商音》《十面埋伏》《得胜令》《霸王卸甲》《海青》《月儿高》《陈隋》《普庵咒》《夕阳箫鼓》《紧中慢》《普庵咒》《高尖》《三跳涧》《雨打芭蕉》《玉树临风》《三通鼓》《肆合》《崇明新板》《八段景》二十二首。
曲目:《养正轩琵琶谱》 (沈治初编辑,1926年)
文套:《夕阳箫鼓》七段;《武林逸韵》十段;《月儿高》八段;《陈隋》八段。
大曲: 《普庵咒》十四段;《阳春白雪》十二段;《灯月交辉》三段。
武套:《将军令》十段;《十面》十八段;《霸王卸甲》十一段;《平沙落雁》十八段(一名《海青拿鹤》)
主要师承关系:
陈子敬(1837——1891)

戚竹君 严庆绪 倪清泉 王惠生
↓   ↓   ↓
戚少卿 沈浩初(1889一1953) 汪昱庭

龚 林 唐 徐
印 石 乐 英
心 城 吾 飞
(三)浙江平湖派
代表人物李芳园、吴梦飞等,乐谱《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增》(李芳园编辑,1895年)。
曲目:《阳春古曲》十一段;《满将军令》十四段;《郁轮袍》十五段;《淮阴平楚》十八段;《海青拿鸽》十九段;《汉将军令》十段;《平沙落雁》七段;《浔阳琵琶》十段;《霓裳曲》十一段;《陈隋古音》九段;《普庵咒》十四段;《塞上曲》五段;《青莲乐府》四段。
第三节 琵琶传统乐曲
一、 琵琶武曲
琵琶武曲有《十面埋伏》《霸王卸甲》《海青拿天鹅》《汉将军令》《满将军令》《水军操演》等。
二、琵琶文曲
琵琶文曲有《夕阳箫鼓》《月儿高》《汉宫秋月》《塞上曲》《青莲乐府》《飞花点翠》等。
三、琵琶大曲
琵琶大曲有《阳春古曲》《灯月交辉》《普庵咒》《水龙吟》《闹场》等。
第五章 古琴音乐
*节 古琴概述
古琴原称“琴”、“七弦琴”,因历史悠久,唐宋以来逐渐被称呼为“古琴”。
第二节 管平湖演奏的琴曲
琴曲有《流水》《阳春》《渔歌》《秋鸿》《胡笳十八拍》《欸乃》《水仙操》《广陵散》等。
第三节 吴景略演奏的琴曲
吴景略,江苏常熟人。从小爱好民族音乐,少年时期在本镇曾向精于多种民族乐器演奏赵剑侯先生学习,掌握了丝竹乐中琵琶、三弦、二胡、笙、箫等乐器的演奏,受到江南民间音乐的熏陶。吴景略演奏风貌的形成,主要特点在于有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基础,有广采博纳的魄力,有敢于进取的创造精神。他的古琴演奏风格是旋律连贯流畅,华丽多姿,有我国南方音乐特有的抒情、柔美、如歌的特点,而在柔美之中,又往往交错有跌宕起伏、激昂遒劲的神韵,格调新颖,令人神往。演奏上的代表曲目有《渔樵问答》《忆故人》《梅花三弄》《梧叶舞秋风》《胡笳十八拍》《潇湘水云》等。

概述/*民乐

一 民乐沿革
(一)先秦时期的器乐
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,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、鼗、鼛、贲鼓、应、田、县鼓、钟、镛、南、钲、磬、缶、编磐、铃、陶铃、雅、祝、敔、和、鸾、簧、哨(陶制、骨制等)、埙、籥、龢鼇、言、萧、管、篪、笙、琴、瑟、筑等多种。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、求神祭祀、民间舞蹈、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。进入阶级社会以后,乐器除用于宗教、礼仪等场合外,主要是供统治者娱乐享受。在乐器制作上精美豪华,规模越来越大,如《吕氏春秋·侈乐》中所载:“夏桀、殷纣作为侈乐,大鼓

、钟、磬、管、萧之音,以钜为美,以众为观;俶诡殊瑰,耳所未尝闻,目所未尝见,务以相过,不思度量。”
(二)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
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、琵琶(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)、笛、方响、箜篌瑟(即卧箜篌)。筝、琵琶、笛均为《相和歌》的伴奏乐器。这一历史时期,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,如随着鼓吹乐的引入,还使用了笳、角、中鸣、长鸣、羌笛等吹管乐器。由于与西域文化的交往,传人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、波斯琵琶(即曲项琵琶)、荜篥等。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,魏晋之际传人我国。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,传人甘肃一带,据《梁书·简文帝本纪》所载,至少在公元551年(南北朗)已传人南方。
(三)隋唐时期的器乐
隋唐时期,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,乐器数量骤增。特别是鼓类乐器,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。打击乐器有铜钹、拍板、节鼓、杖鼓、腰鼓、羽葆鼓、棡鼓、桴鼓、齐鼓、担鼓、羯鼓、都昙鼓、毛员鼓、答腊 鼓、鸡娄鼓等三十多种;弦乐器有独弦琴、三弦、匏琴、轧筝、风首箜篌、五弦琵琶、奚琴等二十多种;吹管乐器有幢箫、义嘴笛、叉手笛、太平管、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。这一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,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的领域。
(四)宋、元、明、清的器乐
这一时期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,继奚琴之后,宋代已出现了马尾胡琴。见于记载的还有胡琴、大阮、五弦阮、月琴、胡芦琴、渤海琴、火不思、二弦、丹布拉、基他尔、喇巴卜、提琴、哈尔扎克、洋琴等五十多种(实际上存在于民间的弦乐器其类别还远不止于此)。吹管乐器金、元时期从北方传入唢呐(又称金口角、苏尔奈、唢c1),按鼓吹乐的演奏组合形式又一次产生重大的变革,从音色、音量和风格上进一步丰富了鼓吹乐的演奏。唢呐最初用于军乐。如明王磐所著《王西楼先生乐府》中之散曲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:“喇叭、唢哪,曲儿小腔儿大,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您抬身价。军听了军愁,民听了民怕。那里去办甚么真共假?眼见的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的水尽鹅飞罢!”据王圻所著《三才图会》的记载,明代唢呐已应用于民间。

第三篇:合奏音乐/*民乐

*章 丝竹乐

“丝”、“竹”二字名称最早见于《周礼·春官》,属八音,系指乐器的类别。汉代,已有丝、竹为声乐作伴奏的历史记载,魏晋南北朝时期,丝竹除用于伴奏声乐外,还常用于歌唱前的单独演奏,这种演奏形式在不少的歌舞音乐、说唱音乐中一直保留到现在。隋、唐时期的“清调”、“法曲”亦属我国古代丝竹乐的合奏形式。“清调”所用乐器有笙、笛、箎、节、琴、瑟、筝、琵琶八种。“法曲”所用乐器有琵琶、箜篌、五弦琴、筝、笙、觱篥、方响、拍板。宋代的细乐,丝竹音乐得到高度发展。元代的器乐合奏如大曲、小曲、回回曲等,所用乐器系“筝、秦琵琶、胡琴、浑不似”等,亦属于丝竹乐的形式。到了明清,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,丝竹乐队除广泛用于戏曲音乐、说唱音乐、歌舞音乐的伴奏外,独立的丝竹乐合奏形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普遍的流传和发展。
*节 江南丝竹
概述:流行地域以上海为中心,包括江苏南部、浙江西部一带,建国后,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丝竹乐而称其为江南丝竹。
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最少二人(二胡、笛子);一般三至五人;多亦可七、八人。弦乐器:二胡、小三弦、琵琶、扬琴;管乐器:笛、箫、笙;打击乐器:鼓、板、木鱼、铃等。
江南丝竹音乐风格轻巧、明朗、欢快、活泼,乐曲概括地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性格,体现出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。

第二节 广东音乐
一、 概述
流行地域以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中心,湛江地区和广西白话地区也很盛行,以后又逐渐流传到上海及北方天津、北京等大城市。
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,因当时多演奏戏曲中的小曲、曲牌及过场音乐,如粤剧中表现结婚拜堂时所奏的《一锭金》、洞房花烛时所奏的《柳青娘》、祭奠燃点香烛时所奏的《哭皇天》等,所以,当地人称其为“谱子”“小曲”“过场谱”。
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早期与戏曲音乐所用乐器相同,为二弦、提琴(与板胡形制同,但较大)、三弦、月琴、横箫五件,号称“五架头”,亦称“硬弓组合”。
二、作品选介
广东音乐形成时期:早期代表曲目有《一枝梅》《三潭印月》《小桃红》《下渔舟》《三宝佛》《双星恨》《双飞蝴蝶》《雨打芭蕉》《步步高》《柳摇金》《昭君怨》《杨翠喜》《饿马摇铃》《得胜令》《走马》《连环扣》《汉宫秋月》等。
第三节 潮州弦诗
概述:潮州弦诗俗称弦诗乐,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、汕地区,闽南一带亦较流行,后随华侨又传至东南亚诸国。有名的潮州弦诗十大名曲为《昭君怨》《小桃红》《寒鸦戏水》《黄鹂词》《月儿高》《大八板》《平沙落雁》《凤求凰》《玉连环》《锦上添花》,其它流行的乐曲还有《狮子戏球》《柳青娘》《浪淘沙》《千家灯》《粉蝶采花》《出水莲》《红梅头》《粉红莲》《画眉跳架》《思春》《深闺怨》等。
第四节 福建南曲
概述:南曲又称“南音”、“南乐”、“南管”或“管弦”,主要流传于闽南的泉州市、晋江地区,厦门、龙溪和台湾等地亦很流行。随着华侨的迁移,在琉球以及南洋群岛等地亦多演奏(唱),并被当地华侨和港、澳、台同胞亲切地称呼为“乡音”。
南曲分“指”、“谱”、“曲”三大类。
指:民间艺人称为“指谱”“指套”,它是一种有词、有谱、有指法(琵琶演奏指法)的完整大型套曲(即散曲联缀),传统有三十六大套,后增至为四十八大套,每套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,如《白兔记》《刘智远》《胭脂记》《巫山十二峰》《十八学土》《趁赏花灯》等。曲目主要有《自来》《一纸》《趁堂》《心肝》《为君》五大套。
谱:亦称“大谱”,即器乐套曲。有琵琶指法,传统有十二大套,后增至十六大套。著名的套曲有《四时景》《梅花操》《走马》《百鸟归巢》四套,简称“四、梅、走、归”。其它套曲有《三不和》《四不应》《阳关三叠》《三面金钱经》《五操金钱经》《八面金钱经》《起手板》等。
曲:即散曲,又叫草曲,均有词演唱,其数量不下千首,流行地域很广。曲分长滚、中滚、短滚、序滚、大倍、中倍、小倍等多个“滚门”。各“滚门”均有特定的节拍、调和旋律;“滚门”下有若干牌名,各牌名下又包括许多小曲。
南曲曲谱(器乐部分),主要有三个版本。《文焕堂初刻指谱》《泉南指谱重编》《南音指谱》。
第二章 鼓吹乐
宋朝以前宫廷中鼓吹乐所使用的乐器,管乐多是角、笳、排箫、笛、筚篥、中鸣、长鸣;打击乐器主要有錞于、钲、铙、铎、鼓、节鼓、大鼓等。
鼓吹乐中琐呐类乐器的引入,约在金、元时期,当时用于军乐,仪仗。明朝以在内地人民中广泛流传。
鼓吹乐的演奏形式有三种,分别以唢呐、管子、笛三种类型乐器主奏。
*节 冀中管乐
该乐种有擅长吹秦民歌、小调和群众歌曲的传统,因此,俗称“吹歌”。主要流行于河北省中部定县、徐水、安平、安国、博野等地区,尤以定县子位村吹歌会和徐水县迁民庄吹歌会的演奏*著名。
冀中管乐曲目有僧、道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两大类。僧、道宗教音乐常奏曲目有《大赞》《上桥祭》《集魂祭》《救苦难接救苦赞》《虚空记》《五供养》《大供养》《三献》《大祝筵》《星主赞》等。
常奏曲目有《放驴》《小二番》《小开门》《万年欢》《集贤宾》《得胜令》《斗鹌鹑》《豆叶黄》《脱布衫》《小磨坊》《摘棉花》《庆寿》《红绣鞋》等。

第二节 山西八大套
山西“八大套”,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五台、定襄两县,忻县、原平、崞县次之。套曲名称如:《推辘轴套》由《推辘轴》《进兰房》《扑地蜂》《王大娘》《寄生草》《跌断桥》《茉莉花》《读儿灯》《吊帮棰》《扑宫帽》《急毛猴》《八板儿》十二首曲牌组成。

第三节 鲁西南鼓吹乐
山东各地的鼓吹乐,按流行地域和演奏特点,可分为三个部分。流传于烟台、莱阳地区的鼓吹乐,演奏形式多以管子主奏;流传于昌潍、章丘地区的鼓吹乐,演奏形式多以笛子主奏,流传于菏泽、济宁、聊城地区的鼓吹乐,演奏形式多以琐呐、锡笛主奏。流行于山东西南部菏泽、济宁地区的鼓吹乐,是山东鼓吹乐中最重要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,在我国享有“唢呐之乡”的盛誉。
根据鲁西南鼓吹乐(唢呐、锡笛主奏部分)经常演奏的曲目来看,有些是宋、元以来的杂剧曲牌,如《混江龙》《滚绣球》等,大量的则是明、清时期流传的小曲、牌子,如《山坡羊》《锁南枝》《驻云飞》《一江风》《朝天子》《到春来》《叠断桥》《采茶儿》等等。
以菏泽地区为中心的鼓吹乐(主要集中在菏泽、巨野二县),其代表曲目有锡笛主奏的《山坡羊》《驻马亭》《锁南枝》《腊花梅》《驻云飞》等;以唢呐主奏的《上字开门》、《六字开门》《大合套》《风搅雪》《拜花堂》《抬花轿》《大笛二板》《百鸟朝凤》《两夹弦》等。以济宁地区为中心的鼓吹乐(主要集中在嘉祥、腾县、邹县),其代表曲目有琐呐主奏的《一枝花》《婚礼曲》《凤阳歌绞八板》《庆贺令》《集贤宾》《采茶》《十样景》等。

第四节 辽南鼓吹
辽南鼓吹曲目不少来源于元、明以来南北曲牌子,并吸收了流行于当地的民歌和器乐曲牌而组成。
(一)汉吹
用于丧事,以坐棚形式演奏,常演奏的曲目有《大骂玉郎》《小骂玉郎》《大欧天歌》《小欧天歌》《大朝阳》《小朝阳》《黄莺》《兰莺》《月儿高》《金字经》《南正宫》等。
(二)大牌子曲
用于婚、丧事,以坐棚形式演奏。常演奏的曲目有《四来》《雁儿落》《一枝花》《一条龙》《鹧鸪》《哪吒令》《三风》《四破》等。
(三)小牌子曲
用于婚丧中各种仪式、礼节,如迎送宾客以及婚事的上轿、下轿、行路、入洞房;丧事的摆祭、出灵、装车、烧行车、大上祭等场合。常演奏的曲目有《柳青娘》《海青歌》《老八板》《小开门》《一江风》《玉芙蓉》《祭枪》《太平调》《哭皇天》《泰山景》《工尺上》《万年欢》等。
(四)水曲
用于婚、丧场合,丧事应用这类乐曲的情况更多,以坐棚形式演奏。水曲在结构上有多种类型。如只有一段【身子】的乐曲,曲目有《八条龙》《金铃锁》等;有【身子】 加【尾巴】的乐曲,曲目有《太平春》《哭长城》《滦州》《大罗江怨》等;有【引子】 【身子】 【尾巴】的乐曲,曲目有《南叠落》《画眉序》等。

友情提示

此页是<古曲网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信息资料

信息名称: 古曲网
信息栏目: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
网址链接: music.guqu.net
收录查询: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
网页版本: 手机版 电脑版
 

关于我们 | 联系我们 | 使用协议 | 网站留言

Copyright © 2024 百万资源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

冀ICP备19028267号 冀公网安备 13092802000212号